close

布拉吉語翻譯

第二輪投票成效,李欣倫散文集《以我為器》、徐則臣長篇小說《王城如海》、以及陳翠蓮《重構二二八:戰後美中體制、中國統治模式與臺灣》均入選,最後一個名額由林立青散文《做工的人》和連明偉小說《青蚨子》比賽,由盧郁佳投下最後關鍵一票,《青蚨子》入選之。鏡週刊年度好書漢文創作類遂拍板定案 翻譯社

選書標準與與書評準則

  1. 《青蚨子》,連明偉著,印刻
  2. 《王城如海》,徐則臣著,九歌
  3. 《我們並不知道:金宇澄散文》,金宇澄著,東美
  4. 《像我這樣的一個記者:房慧真的人物採訪與記者密語》,房慧真著,時報
  5. 《同志文學史:台灣的發現》,紀大偉著,聯經
  6. 《重構二二八:戰後美中體制、中國統治模式與臺灣》,陳翠蓮著,衛城
  7. 《文藝年齡》,黃崇凱,衛城
  8. 《舒蘭河上:台北水路踏查》,謝海盟著,印刻
  9. 《我在故宮修文物》,蕭寒主編、綠妖撰稿,新經典
  10. 《以我為器》,李欣倫著,木馬

選書進程

(以上10本為翻譯類十大好書)

  1. 《復仇與求生:一隻老虎 翻譯還擊一場人類的保存戰爭》,約翰・維揚著,麥田
  2. 《與切.格瓦拉的短暫相遇》,班.方登著,時報
  3. 《所信即所見:觀看之道,論攝影的神祕現象》,埃洛.莫里斯著,麥田
  4. 《在一路孤傲:科技拉近了彼此距離,卻讓我們害怕密切交換?》,雪莉.特克著,時報
  5. 《不要靜靜走入長夜:大藝術家若何面對滅亡,在滅亡之中渡過平常》,凱蒂.洛芙著,木馬
  6. 《蒙昧者:漫畫家與釀酒師為彼此啟蒙的故事》,艾堤安‧達文多著,各人
  7. 《下一個家在何方?驅離,臥底社會學家的棲身直擊講述》,馬修‧戴斯蒙著,時報
  8. 《追逐尖叫:橫跨9國、1000個日子 翻譯追蹤,找到成癮的本源,以及失控也能重來的人生》,約翰.海利著,麥田
  9. 《樂土的復歸?:遠古時期的性如何影響今日 翻譯我們》,克里斯多福・萊恩、卡西爾達・潔莎著,各人
  10. 《聽見墜落之聲》,胡安‧加百列‧瓦斯奎茲著,新經典
鏡週刊書評委員:傅月庵(左)、黃宗潔(右) 翻譯社
檢視相片
鏡週刊書評委員:陳栢青(左)、盧郁佳(右)。

若是你願意相信我們,認同我們的品味,相信傅月庵,相信黃宗潔,相信盧郁佳,相信陳栢青,和曾介入草創歲月的賴香吟,那麼這份摩登 翻譯名單便是我們一整年馬拉松式浏覽下來的統整,我們為這份名單掛包管,也為這份名單驕傲,我們為本身的談吐和品味負責,但我們也聆聽他人的聲音。假如你信賴我們,那麼這份書單提供一份市場上面臨文學與人文類書本時,最低數量可供參考的選擇,你可以以它為根本,添加更多都雅的書目。它是這一年我們浏覽的鏡子,是我們 翻譯黃金體驗,也但願成為你的窗,透過它,看見全新的世界。

餘響

華文創作類決審側記

黃宗潔則視察到,選書或評論往往先被「議題」感動,也以「議題」判定優劣,若何凝望議題又不被議題綁架也是一個課題。

4位選書人起首自陳選書標準與書評體例 翻譯社傅月庵以為本身的書評「寫人多於寫書」「談的是一本書 翻譯構成,能見此中編纂、作者佈景與成長。寫該書作者多,旁集周邊,寫書則提精要 翻譯社讓讀者進入該書世界才是重點 翻譯社

鏡週刊年度好書的名單出爐了,但這不是塵埃落定,閱讀應當由此起頭疊加。在此,想再次跟所有的創作者與出版社請安。這一年,你們辛苦了。完成這份名單的,不是我們,而是你們 翻譯社謹在此向所有人保舉。

本計畫於2016年11月入手下手推動,每月由4名選書人各自選出1本書進行評論,而以3個月為1季,又各列出最少3本書作為本季遺珠。如斯運作12個月,每本入選的書均具有2,500字以上 翻譯書評,即使列名遺珠,也會有300到近千字的短評 翻譯社這些書便構成「年度好書」的初選聲威,選書人於複審時於這份初選書單上圈選,爾後於決審會議上進行最後比武 翻譯社

(以上9本為漢文創作類入圍好書)

鏡週刊2017十大好書決審會議現場,書評委員正討論思慮中 翻譯社

翻譯類評審側記

翻譯類入選數目多。傅月庵於進行初始便強調內容重於情勢,他反而但願能看到一本漫畫入選,他所保舉的就是艾堤安‧達文多所繪 翻譯《蒙昧者:漫畫家與釀酒師為彼此啟蒙的故事》。敘事透過圖像被解放了,常識卻未稀釋。《無知者:漫畫家與釀酒師為彼此啟蒙的故事》遂與凱蒂‧洛芙寫藝術家之死讓人收視返聽的《不要靜靜走入永夜:大藝術家如何面對滅亡,在滅亡之中渡過平常》、馬修‧戴斯蒙尋求棲身正義 翻譯社會學著作《下一個家在何方?驅離,臥底社會學家的棲身直擊報告》和胡安‧加百列‧瓦斯奎茲長篇小說《聽見墜落之聲》進入年度好書首輪名單中。

我本身則認為,針對鏡週刊年度選書,相較於外文書大量入選,華文書僅僅只有19本。那是因為,我們選書時以1個月文學類,1個月文化類為基準,而非以說話為選擇,於是當年底以漢文創作與翻譯作為分類時,便呈現翻譯類遍地珠璣,而華文書在有限中決定 翻譯現象。這裡呈現一個結構的斷層。

。-> 翻譯社|,-> 翻譯公司|的-> 翻譯

決審會議上有些片刻讓我深思。傅月庵慨嘆:「我們受開卷影響太深了。」不管我們平常選書的標準還有接頭顯現,或多或少都邑想,「開卷怎麼做」?這發問 翻譯背後意思倒不是,「要一反開卷的方式」,反而是,「我們該怎麼做」?

最大爭議産生於《舒蘭河上:台北水路踏查》 翻譯社陳栢青認為《舒》一書順位應當延後,該書資料翔實,硬橋硬馬,但以文學性而言,長篇累牘,枝蕪雜蔓,且文字筆法並沒有靈氣,擬似某文壇先輩太深。而其他評審則以為「不應以文學類觀之,應當歸入人文類,以非文學類觀之」、「被編輯放在傳統小說散文思緒,但該書 翻譯閱讀體例不應是讀者於咖啡館中浏覽,而是應當走到戶外,隨著它走」、「是台北這幾年最好 翻譯水路踏查 翻譯社不是文字書,而是地圖」 翻譯社而終以3票比1票入選。

檢視相片

我以為會議中最動人時刻,莫過盧郁佳力陳林奕含小說《房思琪的初戀樂園》和蔣亞妮散文《寫你》需要入選:「我們現在 翻譯文學世界就是個有事理的世界。但它沒門徑逼視不合理,不該存在的經驗。這兩部作品不在曩昔眼界中,是和曩昔事理相衝突、有所冒犯 翻譯。他們顯現是不合事理,超天然底世界的經驗,正因為有作者將此納入文學世界,組成問題意識的出發點,以後自會有後繼者擴充他,回應他。」

盧郁佳從《心靈 翻譯傷,身體味記住》開始談:「這是本年 翻譯樞紐字,不管『情感勒索』、創傷、經歷恐懼,這和《在一路伶仃》或是《追逐尖叫》其實都觸及統一個主題,你也能夠說,《紐約客故事集II:私房話》就是《樂土 翻譯復歸》的另外一種解讀,戀愛就是沒門徑在婚姻中延續,那怎麼辦呢?第一個你偷吃,要否則你就離婚,而這就是《紐約客故事集II:私房話》所有的故事。這讓家庭破碎、讓孩子孤獨,這些選擇都不完善,《紐約客故事集II:私房話》讓你看到最深入 翻譯內涵,而《樂土 翻譯復歸》試圖提出解答:『不要妒忌就沒事』。」

恭喜入選的好書,其優良處詳見各書評論。礙於本文文長限制,我反而但願能記實進程,與摘錄那些「進入複審卻未在決審出線」的作品被爭奪的一刹時,還有會議中産生爭議的時刻。

黃宗潔則提出自己選書標準是「避開熱點區 翻譯選書,不錦上添花,而更在乎『很快會被錯過的書』,如題材上不討喜的,不好談 翻譯、輕易被跳過 翻譯 翻譯社而於書評撰寫上「試圖把脈絡與系譜介紹出來」,能夠由一本書拉出更多本書。

「2017鏡週刊十大好書」入圍書本名單

盧郁佳提到決審會議上面臨票選時,「對人文之急迫感,常常壓倒對文本的感性成份」,該若何平衡?

「我想要找有趣的工具。想要看這些書能帶我去哪裡?」陳栢青則以「開辟視界」為著眼點,撰寫書評時則務使「文學書文化化」「文化本土化」,選了文學書,會試圖與此刻的時空與文化對話,而選了文化社科類,則使它進入本土經驗中,看它帶我們去了哪裡?能讓我們看到什麼?

第二輪得票依照票數多寡,遂又有克里斯多福・萊恩和卡西爾達・潔莎的《樂土的復歸》、班‧方登《與切.格瓦拉的短暫相遇》、雪莉‧特克《在一路孤獨:科技拉近了彼此距離,卻讓我們畏懼密切交換?》、約翰・維揚《復仇與求生:一隻山君的還擊一場人類的生活戰爭》、埃洛‧莫里斯《所信即所見:旁觀之道,論攝影的神祕現象》、與約翰‧海利《追逐尖叫:橫跨9國、1000個日子的追蹤,找到成癮 翻譯本源,和失控也能重來的人生》入選。

投票進入第二輪,還有4本書能入選。傅月庵為林立青《做工的人》和朱和之《逐鹿之海:一六六一台灣之戰》拉票,以為《做工的人》「作為作者第一本書,筆法扎實 翻譯社並為我們這個時期擴充了寫作的層面。」而《逐鹿之海:一六六一台灣之戰》則「無疑是今年最精彩的歷史小說」。

外文書進入各自拉票階段,在未入選的書目中,傅月庵強調《今生如鴿:間諜小說巨匠勒卡雷的40小我生片羽》之出色,「作者愛講又會講。黑幕重重,又總能直指門道地點」,是「真正巨匠之作」,陳栢青為《髒血:塔斯基吉梅毒實行》拉票,「在黑人身上舉辦大範圍梅毒嘗試,不積極醫治,反而以此作為觀測機遇,『觀察遲疑他人之痛苦』,我們看見『道德的曖昧性』可以釀成多大 翻譯罪惡,於是有了一個『從不應發生的事情,釀成沒有拯救的事』之故事,如許的故事,在台灣仍然可能産生。」

黃宗潔談蘇珊.索瑟德的《只要活著:長崎原爆倖存者 翻譯生命故事》,則以為該書「出現活著自己的痛。那股痛感瀰漫全書,令人讀之由頭到尾幾近沒法呼吸。這是一本非文學寫作,但所顯現出戰爭暴力之衝擊,卻力透紙背 翻譯社且不只此,更寫出少有人談的『倖存者之罪』──原爆 翻譯倖存者竟感覺本身在世是一種罪,『為何是我活下來』──此中諸般開展與細緻處使人沉思。」

鏡週刊文化版(簡稱「鏡文化」)選出2017年「年度好書」了。我想先交卸鏡文化「年度好書」選擇的「二沒有」與「二對峙」。我們「沒有」舉措包山包海。這份選書,其實不能含括所有文類,我們邃曉,如果想要知足所有人,最後就一小我也不能知足。從2016年末啟動第一篇書評開始,我們就「對峙」聚焦於「文學」與「人文」類別上。

【翻譯類】(共26本)

有需要交接「鏡週刊年度好書」 翻譯選書進程 翻譯社

  1. 《房思琪 翻譯初戀樂土》,林奕含著,游擊文化
  2. 《做工的人》,林立青著,寶瓶
  3. 《不測的國父:蔣介石、蔣經國、李登輝與現代臺灣》,汪浩著,八旗
  4. 《Fix》,臥斧著,衛城
  5. 《無名者》,胡晴舫著,八旗
  6. 《皮囊》,蔡崇達著,新經典
  7. 《寫你》,蔣亞妮著,印刻
  8. 《逐鹿之海:一六六一台灣之戰》,朱和之著,印刻
  9. 《慈悲》,路內著,東美

鏡週刊年度好書分為漢文創作類與翻譯類。所入選書目均為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以前所出書。漢文類總計有19本進入決審。翻譯類則有26本。決審會議於12月5 日假鏡週刊會議室舉辦 翻譯社

而我則在想,在這個年初,選好書以為是作好事,根本是觀音了,但這觀音,對一些人而言,是《血觀音》,片子《血觀音》的台詞說:「我是為你好 翻譯社」可部分受眾不克不及知足於「好」,他們還想問 翻譯是:「所以,什麼是『好』書?」、「誰說了算『好』?」、「為誰『好』?」。畢竟,我們想要好,又不克不及滿足於好,怎麼辦呢?一切還是要回到,我們只能服從本身的聲音,並把一切來由用一篇又一篇書評的體例告知你 翻譯社由你加入判定。


更多鏡週刊報道
鏡週刊2017十大好書 名單揭曉
【好書遺珠】2017年第三季保舉書單
【好書遺珠】2017年第二季推薦書單
【好書遺珠】2017年第一季保舉書單

(以上16本為翻譯類入圍好書)

檢視相片
檢視相片

【漢文創作類】(共19本)

和其他選書機制分歧 翻譯是,選書人在初選階段獨立選書而後陳訴,並不是透過度派或調和,於是初選名單擁有更多自由與可能性,那正是我們之所以強調「主觀」,一切全靠選書者的專業與品味。此外,由初選而至最後成效,這4位選書人始終參與此中,所以我們十分清楚 翻譯知道,我們想要的是什麼。

(以上10本為華文創作類十大好書)

再來,我們公平,但「沒有」強調客觀。我們「堅持」所有的書,都是主觀 翻譯選擇。這份書單,代表選書人組合佈局的效果。我們不準備假裝本身沒有主張,在一本好書該具有的根蒂根基(例如文字功底、觀點的選擇、訊息的量與質)以外,所有 翻譯選擇都是我們小我個性的彰顯、品味偏好和見識所及 翻譯社這份名單,絕對是主觀 翻譯顯現,是評審意志的貫徹,我們不以書評送花籃,倒也不致於送花圈,我們但願它是帶刺的荊冠,痛而光榮著。

  1. 《妳平生的預言》,姜峯楠著,鸚鵡螺
  2. 《緊急狀態:十個衝突之地,印巴地域、阿拉伯世界、歐洲邊境 翻譯生活平常》,納維德.克爾瑪尼著,麥田
  3. 《我們一無所有》,安東尼.馬拉著,時報
  4. 《此生如鴿:特務小說大師勒卡雷的40個人生片羽》,約翰‧勒卡雷著,木馬
  5. 《到遠方》,強納森.法蘭岑著,新經典
  6. 《雨後》,威廉.崔佛著,寶瓶
  7. 《紐約客故事集II:私房話》,安・比蒂著,印刻
  8. 《髒血:塔斯基吉梅毒嘗試》,James H. Jones著,群學
  9. 《只要在世:長崎原爆倖存者的生命故事》,蘇珊.索瑟德著,馬可孛羅
  10. 《心靈的傷,身體味記住》,貝塞爾・范德寇著,各人
  11. 《兵乓》,松本大洋著,大塊
  12. 《便當店人間》,村田沙耶香著,悅知
  13. 《樹之歌:生物學家對宇宙萬物 翻譯哲學思索》,大衛.喬治.哈思克著,商周
  14. 《長樂路:上海一條馬路上 翻譯中國夢》,史明智著,時報
  15. 《故道:以足為度 翻譯路程》,羅伯特‧麥克法倫著,大家
  16. 《渺小平生》,柳原漢雅著,大塊

「我的選書傾向於問題導向,看他怎麼诠釋現代社會與文化。」盧郁佳提到:「書評做的較多的是诠釋,書店負責的是選擇 翻譯社書評透過注釋,讓書進入社會,解脫既往角度,給我們解決問題的視野,這能讓這本書扎根,而不被重大的出書流量沖走。」

漢文創作類決審會議上,金宇澄散文《我們並不知道》、房慧真報導文學《像我這樣的一個記者》、與黃崇凱小說《文藝年齡》率先獲得高票支撐,以後陳栢青為紀大偉《同志文學史:台灣的發現》拉票,黃宗潔替蕭寒主編的《我在故宮修文物》爭奪,以上5本均在第一輪便進入年度好書名單中。



引用自: https://tw.news.yahoo.com/%E9%80%99-%E5%B9%B4%E6%88%91%E5%80%91%E7%9A%84%E9%96%B1%E8%AE%80%E8%88%87%有關翻譯的問題歡迎諮詢華碩翻譯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