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二輪投票成效,李欣倫散文集《以我為器》、徐則臣長篇小說《王城如海》、以及陳翠蓮《重構二二八:戰後美中體制、中國統治模式與臺灣》均入選,最後一個名額由林立青散文《做工的人》和連明偉小說《青蚨子》比賽,由盧郁佳投下最後關鍵一票,《青蚨子》入選之。鏡週刊年度好書漢文創作類遂拍板定案 翻譯社
選書標準與與書評準則
- 《青蚨子》,連明偉著,印刻
- 《王城如海》,徐則臣著,九歌
- 《我們並不知道:金宇澄散文》,金宇澄著,東美
- 《像我這樣的一個記者:房慧真的人物採訪與記者密語》,房慧真著,時報
- 《同志文學史:台灣的發現》,紀大偉著,聯經
- 《重構二二八:戰後美中體制、中國統治模式與臺灣》,陳翠蓮著,衛城
- 《文藝年齡》,黃崇凱,衛城
- 《舒蘭河上:台北水路踏查》,謝海盟著,印刻
- 《我在故宮修文物》,蕭寒主編、綠妖撰稿,新經典
- 《以我為器》,李欣倫著,木馬
選書進程
(以上10本為翻譯類十大好書)
- 《復仇與求生:一隻老虎 翻譯還擊一場人類的保存戰爭》,約翰・維揚著,麥田
- 《與切.格瓦拉的短暫相遇》,班.方登著,時報
- 《所信即所見:觀看之道,論攝影的神祕現象》,埃洛.莫里斯著,麥田
- 《在一路孤傲:科技拉近了彼此距離,卻讓我們害怕密切交換?》,雪莉.特克著,時報
- 《不要靜靜走入長夜:大藝術家若何面對滅亡,在滅亡之中渡過平常》,凱蒂.洛芙著,木馬
- 《蒙昧者:漫畫家與釀酒師為彼此啟蒙的故事》,艾堤安‧達文多著,各人
- 《下一個家在何方?驅離,臥底社會學家的棲身直擊講述》,馬修‧戴斯蒙著,時報
- 《追逐尖叫:橫跨9國、1000個日子 翻譯追蹤,找到成癮的本源,以及失控也能重來的人生》,約翰.海利著,麥田
- 《樂土的復歸?:遠古時期的性如何影響今日 翻譯我們》,克里斯多福・萊恩、卡西爾達・潔莎著,各人
- 《聽見墜落之聲》,胡安‧加百列‧瓦斯奎茲著,新經典

若是你願意相信我們,認同我們的品味,相信傅月庵,相信黃宗潔,相信盧郁佳,相信陳栢青,和曾介入草創歲月的賴香吟,那麼這份摩登 翻譯名單便是我們一整年馬拉松式浏覽下來的統整,我們為這份名單掛包管,也為這份名單驕傲,我們為本身的談吐和品味負責,但我們也聆聽他人的聲音。假如你信賴我們,那麼這份書單提供一份市場上面臨文學與人文類書本時,最低數量可供參考的選擇,你可以以它為根本,添加更多都雅的書目。它是這一年我們浏覽的鏡子,是我們 翻譯黃金體驗,也但願成為你的窗,透過它,看見全新的世界。
餘響
華文創作類決審側記
黃宗潔則視察到,選書或評論往往先被「議題」感動,也以「議題」判定優劣,若何凝望議題又不被議題綁架也是一個課題。
4位選書人起首自陳選書標準與書評體例 翻譯社傅月庵以為本身的書評「寫人多於寫書」、「談的是一本書 翻譯構成,能見此中編纂、作者佈景與成長。寫該書作者多,旁集周邊,寫書則提精要 翻譯社」讓讀者進入該書世界才是重點 翻譯社
鏡週刊年度好書的名單出爐了,但這不是塵埃落定,閱讀應當由此起頭疊加。在此,想再次跟所有的創作者與出版社請安。這一年,你們辛苦了。完成這份名單的,不是我們,而是你們 翻譯社謹在此向所有人保舉。
本計畫於2016年11月入手下手推動,每月由4名選書人各自選出1本書進行評論,而以3個月為1季,又各列出最少3本書作為本季遺珠。如斯運作12個月,每本入選的書均具有2,500字以上 翻譯書評,即使列名遺珠,也會有300到近千字的短評 翻譯社這些書便構成「年度好書」的初選聲威,選書人於複審時於這份初選書單上圈選,爾後於決審會議上進行最後比武 翻譯社
(以上9本為漢文創作類入圍好書)
翻譯類評審側記
翻譯類入選數目多。傅月庵於進行初始便強調內容重於情勢,他反而但願能看到一本漫畫入選,他所保舉的就是艾堤安‧達文多所繪 翻譯《蒙昧者:漫畫家與釀酒師為彼此啟蒙的故事》。敘事透過圖像被解放了,常識卻未稀釋。《無知者:漫畫家與釀酒師為彼此啟蒙的故事》遂與凱蒂‧洛芙寫藝術家之死讓人收視返聽的《不要靜靜走入永夜:大藝術家如何面對滅亡,在滅亡之中渡過平常》、馬修‧戴斯蒙尋求棲身正義 翻譯社會學著作《下一個家在何方?驅離,臥底社會學家的棲身直擊報告》和胡安‧加百列‧瓦斯奎茲長篇小說《聽見墜落之聲》進入年度好書首輪名單中。
我本身則認為,針對鏡週刊年度選書,相較於外文書大量入選,華文書僅僅只有19本。那是因為,我們選書時以1個月文學類,1個月文化類為基準,而非以說話為選擇,於是當年底以漢文創作與翻譯作為分類時,便呈現翻譯類遍地珠璣,而華文書在有限中決定 翻譯現象。這裡呈現一個結構的斷層。
決審會議上有些片刻讓我深思。傅月庵慨嘆:「我們受開卷影響太深了。」不管我們平常選書的標準還有接頭顯現,或多或少都邑想,「開卷怎麼做」?這發問 翻譯背後意思倒不是,「要一反開卷的方式」,反而是,「我們該怎麼做」?
最大爭議産生於《舒蘭河上:台北水路踏查》 翻譯社陳栢青認為《舒》一書順位應當延後,該書資料翔實,硬橋硬馬,但以文學性而言,長篇累牘,枝蕪雜蔓,且文字筆法並沒有靈氣,擬似某文壇先輩太深。而其他評審則以為「不應以文學類觀之,應當歸入人文類,以非文學類觀之」、「被編輯放在傳統小說散文思緒,但該書 翻譯閱讀體例不應是讀者於咖啡館中浏覽,而是應當走到戶外,隨著它走」、「是台北這幾年最好 翻譯水路踏查 翻譯社不是文字書,而是地圖」 翻譯社而終以3票比1票入選。

鏡週刊文化版(簡稱「鏡文化」)選出2017年「年度好書」了。我想先交卸鏡文化「年度好書」選擇的「二沒有」與「二對峙」。我們「沒有」舉措包山包海。這份選書,其實不能含括所有文類,我們邃曉,如果想要知足所有人,最後就一小我也不能知足。從2016年末啟動第一篇書評開始,我們就「對峙」聚焦於「文學」與「人文」類別上。
【翻譯類】(共26本)
- 《房思琪 翻譯初戀樂土》,林奕含著,游擊文化
- 《做工的人》,林立青著,寶瓶
- 《不測的國父:蔣介石、蔣經國、李登輝與現代臺灣》,汪浩著,八旗
- 《Fix》,臥斧著,衛城
- 《無名者》,胡晴舫著,八旗
- 《皮囊》,蔡崇達著,新經典
- 《寫你》,蔣亞妮著,印刻
- 《逐鹿之海:一六六一台灣之戰》,朱和之著,印刻
- 《慈悲》,路內著,東美
鏡週刊年度好書分為漢文創作類與翻譯類。所入選書目均為2016年11月至2017年11月以前所出書。漢文類總計有19本進入決審。翻譯類則有26本。決審會議於12月5 日假鏡週刊會議室舉辦 翻譯社
而我則在想,在這個年初,選好書以為是作好事,根本是觀音了,但這觀音,對一些人而言,是《血觀音》,片子《血觀音》的台詞說:「我是為你好 翻譯社」可部分受眾不克不及知足於「好」,他們還想問 翻譯是:「所以,什麼是『好』書?」、「誰說了算『好』?」、「為誰『好』?」。畢竟,我們想要好,又不克不及滿足於好,怎麼辦呢?一切還是要回到,我們只能服從本身的聲音,並把一切來由用一篇又一篇書評的體例告知你 翻譯社由你加入判定。
更多鏡週刊報道
鏡週刊2017十大好書 名單揭曉
【好書遺珠】2017年第三季保舉書單
【好書遺珠】2017年第二季推薦書單
【好書遺珠】2017年第一季保舉書單
(以上16本為翻譯類入圍好書)